“不和爸爸媽媽爭吵,是得到全世界的感覺!”“寫下來,讓我更清楚地知道孩子的感受,更清楚自己的問題在哪里。”“互動日記完整地記錄著變化的軌跡,更有利于我總結與反思,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這些孩子、家長和教師的感悟,來自我們用“三人行”主題式互動日記構建可視化家校溝通的鮮活案例。
“生親師共寫,快樂滿家校”
原來,家校溝通中使用較多的打電話、面對面交談等口頭溝通,容易老生常談,孩子覺得啰唆,不想聽;有些家長脾氣急躁,對孩子高標準嚴要求,打罵時常發生,讓孩子沒有自信……而日記這種書面溝通方式,寫的人和看的人不會受對方情緒波動的影響;寫的人能從容表達自己的意思,能從外部角度觀察自己,反思自己,完善自己,不斷沉淀,不斷升華。可見,書面溝通在深度、廣度和持久度上有明顯的優勢。
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們把家校合作的核心理念確立為“生親師共寫,快樂滿家校”。“生親師共寫”是載體,即學生、家長、教師通過日記的方式記錄生活、反映問題、隨時指導,逐步讓學生養成鍛煉、閱讀、溝通等好習慣;“快樂滿家校”是目的,提升家長的家教能力,提升教師的指導能力,提升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讓每個孩子享受成長的快樂,提高所有參與人員的幸福指數。
“三人行”源自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即家校溝通涉及的“生”“親”“師”三者;“主題式”指圍繞孩子健康成長而產生的話題展開日記;“互動”,即家長有主動參與的意愿和行動,教師有發揮專業引領的指導作用、學生有思想與行為的變化。“三人行”主題式互動日記,即由教師、家長或學生提出問題,確定主題,學生寫行動、感受,家長寫現象、困惑,相關教師提供解決策略,再由學生和家長實施策略、記錄行為改進,教師再做出相應的策略指導,循環往復,循序漸進,形成生親師“三人行”主題式互動日記。
每個年段有不同目標
為了讓項目更具可操作性,學校經常組織骨干教師、家長代表一起商討,一起在實踐中尋找可行的操作路徑。如教師、家長和學生都可以提出主題;孩子的日記主要用文字寫,也可以用剪、粘、畫畫、色彩來表達,還可以用照片、錄音、視頻等多樣組合,讓日記呈現豐富多彩的樣態;家長的日記主要是描述孩子最需要解決的問題,自己嘗試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教師的日記重在策略指導和資源提供。
“三人行”主題式互動日記根據不同年段設計了不同目標,低年段側重家長導向,引導家長布置家庭學習環境、學習有效陪伴、調整親子溝通等;中年段側重學習導向,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能力;高年段側重學生自我管理導向,促進學生自我發現、自我反思、自我提升……圍繞學習方法、行為習慣、專注力、閱讀寫作等培養目標,從低到高縱向優化、提升。
每年的一年級新生家長會上,每個家長都獲贈一本《一年級新生家長指導手冊》,其中設計了“好習慣養成記錄表”,要求每天一記錄,每周一反思,每月一上交,由班級家委會成員會同班主任一起查閱好習慣養成記錄。
我們還將“三人行”主題式互動日記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社會實踐基地活動相結合,促進學生核心素養落地生根。如家庭生活日記,以多種形式呈現家庭旅游、家庭會議、影視時間、走親訪友、廚房美味等活動,讓家庭生活變得細膩、精致、溫馨。
生親師形成了學習共同體
長時間持續的主題式互動日記,通過真誠而有針對性的溝通,生親師之間形成了學習共同體,家校溝通越來越走向主動,走向深入,走向和諧。
“三人行”主題式互動日記品牌項目在南師大殷飛老師的指引下起航,參與的教師、學生、家長都感受到了自己的變化。許多家庭成員告別指責,告別打罵,安安靜靜地寫、安安靜靜地讀,反思各自的問題,心平氣和地溝通。在這種看得見的家校溝通中,許多問題變得清晰,大家在傾聽中理解,在理解中寬容,在寬容中行動,在行動中成長,在成長中收獲別樣的幸福。
家長說:“我們不再用‘說’作為唯一的溝通方式,寫下來更清楚應該怎么做。”孩子說:“我們聊的話題多了,感覺家長不再把我們當小孩,而是平等的朋友。”教師說:“原來我和家長說了很多方法策略,但不知道他回去執行得怎樣。原來,好習慣的養成不靠嘮叨和指責,日記記錄孩子的思想行為的變化,也讓家長在實踐中領悟教育孩子的科學方法。”
為了更好地發揮自己在“三人行”主題式互動日記中的指導作用,教師們更認真地自學相關理論,更主動地參與培訓,更積極地參與家校溝通,分享別人的幸福,收獲自身的成長。
上海終身教育研究院李家成教授認為,“三人行”主題式互動日記是依托語文教學和班主任的工作經驗做出來的項目,是具體的可操作的行動研究。他希望我們細致扎實地做下去,跟著學生走,繼續堅持和深化,盡可能地發揮日記在家校合作諸多領域中的作用。
上一篇:金博智慧注意力訓練加盟費多少錢?
下一篇:父母是離孩子最近的“民間教育家”
因爾美早教中心加盟條件有哪些?高品質教育服務要求不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