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兒童英語以類似小型影院的多媒體互動式課堂、活潑新奇的故事形態、豐富絢麗色彩視覺、純正的美語發音等展開教學,突破傳統的純語言教學形式,并將語言教學拓展到五大領域的延伸。運用自然英語學習法和多媒體課件互動教學,激發兒童的探索和學習興趣,在情景式母語教學環境中培養孩子的創新思維、演講表達和團隊合作能力。
一:體驗式教學
體驗式教學是指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通過創造實際的或重復經歷的情境和機會,呈現或再現、還原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親歷的過程中理解并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產生情感、生成意義的教學觀和教學形式。
體驗式教學以人的生命發展為依歸,尊重生命、關懷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蘊含著高度的生命價值與意義。它所關心的不僅是人可以經由教學而獲得多少知識、認識多少事物,還在于人的生命意義可以經由教學而獲得彰顯和擴展。體驗式教學中的師生關系是通過教學中的交往、對話、理解而達成的“我——你”關系,而不是單純的“授——受”關系。
體驗式教學法的特征在于:1.體驗式教學尊重生命的特有性2.體驗式教學善待生命的自主性3.體驗式教學理解生命的生成性4.體驗式教學關照生命的整體性
體驗式教學法的意義在于:1.體驗式教學是人解放自身的一種途徑2.體驗式教學是個體知識建構的基礎3.體驗式教學是個體品德形成催化劑與心理健康的保障
布朗英語的教學中充分尊重體驗式的教學法,讓孩子在自己的體驗中獲取知識,形成更深的更持久的記憶力
二:情景教學
情景教學法是教師根據課文所描繪的情景,創設出形象鮮明的投影圖畫片,輔之生動的文學語言,并借助音樂的藝術感染力,再現課文所描繪的情景表象,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仿佛置身其間,如臨其境;師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進行著的一種情景交融的教學活動。因此,“情景教學”對培養學生情感,啟迪思維,發展想象,開發智力等方面確有獨到之處。
情景教學法的特點在于:
1、形象逼真。情境并不是實體的復現,而是簡化的模擬。能獲得與實體相似的形象,所以給學生以真實感。
2、情深意長。情境教學是以生動形象的場景,激起學生學習和練習的情緒和感情的體驗,通過教師的語言,把情感寓于教材內容之中,在課堂上形成一個廣闊的"心理場",作用于兒童的心理。
情境教學倡導"情趣"和"意象",為學生創設和開拓了一個廣闊的想象空間。情境教學所具有的廣遠性,能促進學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教材,激發學生的想像力.
3、知、情、意,行融成一體。情境教學為了創設一定的教學情景,就要運用生活顯示情境,實物演示情境,音樂渲染情境,直觀再現情境,角色扮演情境,語言描繪情境等方法,把學生引入一定的情境和一組情境之中,使他們產生一定的內心感受和情緒體驗,從而克服一定的困難和障礙,形成一定的志向,積極地進行練習,這樣,就能把知、情、意、行融成一個整體。
三:母語化教學
英語學習 重要的是要有語言的環境,在布朗英語的課程設置中,我們極大力度的要求教師純英語教學,與孩子由淺入深的用英語溝通,開始的時候可能會很困難,但是時間久了,教學效果就會凸顯,孩子如果可以把英語作為自己的第二母語,融入自己生活的各個方面,那教學的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這一語言工具進行交際,而不是單純地讓學生掌握英語語言形式。一般來說,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掌握了一些常用詞匯和基本語法,并不一定能夠擁有聽說讀寫的能力;而擁有了聽說讀寫的能力,卻意味著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數量的常用詞匯和基本語法。所以,英語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上,而不能單純地放在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語言知識上。也就是說,作為老師,要通過大量的聽說讀寫的語言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把所學到的英語基礎知識轉變為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英語語言環境是指人們在某一特定的場所從事某種活動使用英語進行交際的全過程。語言環境大體上有三個要素組成:一是為人們所感知的周圍的事物,即場所(surroundings);二是與某事或某人有關的情況和事實等,即情境(circumstances);三是人們對于某種場所的某種情景所得到的印象和感覺,即氛圍(atmospheres)。組成語言環境的三個要素是相輔相成、相互依存的統一體。
英語是一種語言,是用來交際的工具,要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絕不能脫離英語語言交際的環境,英語教學活動的開展也不能脫離語言交際的環境。
英語教學中的語言環境,根據教學的需要和教學活動所要實現的目標的不同,可分為學習英語的語言環境和運用英語的語言環境。
學習英語的語言環境主要是為了使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和運用英語。而運用英語的語言環境則是為了使學生正確地理解和得體地使用英語進行交際。
四:TPR肢體教學
TPR,是TotalPhysicalResponse的縮寫,指全身反應教學法,是加州心理學家詹姆士博士提出來的。全身反應教學法注重的是語言學習中的互動模式。因為學生在一個比較放松的環境中學習英語效果更佳,而緊張、急躁的情緒對于學習英語來說是不利的。教師應該盡量創造有利條件,讓學生有機會多聽英語。同時,要幫助學生明確學習英語的目的。每個學生從本人的實際情況出發,找出自己學習英語的真正原因和切實動機。進而,啟發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充分調動學生盡快掌握英語的主觀能動性。
全身反應教學法的優勢是強調身體的互動性、教學的生動性,以便讓孩子更直觀地了解在游戲中學習、英語生活化,同時也可以更好地激發孩子對英語學習的濃厚興趣。
TPR教學法的基本原則
1、讓第二語言進入學生的右半腦JamesAsher認為,右腦是緘默的,非語言性的,但是它可以通過指令做出適應動作來表達自己。通過讓語言進入右半腦引起行為變化,學生很快就可以理解語言代碼,當學生能夠理解目標語的基本結構及其表示的含義時,他就作好了說的準備。
2、以“聽——做動作”為主要教學組織形式,這是TPR教學法 明顯的特征。在學習過程中,教師用目標語發出指令,先自己做,等學生能理解后,讓學生完成動作,然后邊說邊做。開始,教師通過說跟我做游戲,讓學生一起做動作,這樣可以使學生理解指令與被期望的動作之間的關系,并準確做出相應的動作。然后,學生兩人一組,先由一名學生模仿教師發布指令,另一名學生根據他的指令做出相應的動作。之后,兩人調換角色,繼續做練習。起初,指令比較簡單,往往是單一動作,然后,很快發出幾個連續的動作指令
3、教授的語言形式以祈使句為主,帶動其它句型指令型語言其形式只能是祈使句,其它句型的出現只能服從于祈使句的使用,不僅新授動詞如此,新授名詞、形容詞、介詞等也是如此
4、對學生的錯誤采取寬容的態度,在傳統教學法過程中,教師對待學生的錯誤都是有錯必改,精益求精,至使學生總怕出錯,怕出丑而不敢大膽開口說,只是機械地跟讀,而且小心翼翼。而TPR教學法對待學生的錯誤則采取寬容的態度,只糾正一些較大的錯誤,在糾正時也注意方法,不使學生感到壓力。
TPR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及其建議
1、演示教學法
教師通過生動的表演,即運用身體語言來闡明口中不斷重復的語言信息。比如教“pointtothewindow,pointtothedoor,touchyournose,touchyourears.”時,教師輔以本身的動作示范,再要求學生們重復同樣的動作,五分鐘內學生就可以自如地對指令做出完全正確的反應。
2、卡片教學法
教師把一些學過的單詞寫在不同的卡片上,每一個學生手持一卡片,教師不斷重復單詞的發音,學生記住后教師便念單詞點名,持相應卡片的學生可以舉起卡片以示理解。然后學生們交換卡片,再用同樣的方法訓練,這樣,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掌握了發音,同時注意力也容易專注。但這種方法使用久了便覺得枯燥,無趣。所以應結合其他教學法共同進行。
3、圖畫教學法
小學生對直觀的圖畫很感興趣,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圖畫來講授內容。出示圖畫,讓學生說出單詞,或讓學生說出單詞,并出示相應的圖畫。更好是把圖畫制成卡片的形式,這樣可以結合很多游戲來進行教學活動。
4、游戲教學法
小學生的特點之一就是喜歡游戲,在游戲中學習,小學生會倍感興趣
5、比賽教學法
教師設計與內容相關的比賽,在學習比賽活動過程中,學生的成就動機更強烈,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增強,學習和工作效率一般都有很大的提高。
五:繪本教學
所謂繪本教學,指的是教師利用繪本材料,用講故事的方式來完成教學目標的過程。
什么是繪本呢?就是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反映兒童生活為主的兒童圖書。書中的圖與文有同等的重要性,有時候甚至圖畫的重要性還比文字要來得高。繪本的主要特色就是提供讀者——尤其是年輕讀者——在視覺方面的真實的或是美感的經驗。而繪本的內容常具有簡單的故事大綱,有時候也會集中呈現某種簡單的意義和結構。就英語文童書繪本來說,押韻或是反覆句型的形式是 常出現在其中的。這兩種行文方式也 能讓年輕的讀者察覺和掌握英語文字與其聲音的特性。
教師可以透過許多技巧的運用,通過對繪本的形象講解,讓學生主動地參與聽故事和說故事。在教學設計中加入「說故事」活動的另外一個主要目的是,透過感受教師在說故事時候的投入與專注態度,學生會了解到說故事本身也是一種很有趣,很有價值的活動。如此一來,學生也會變得愿意與人分享他們自己創作的故事和融入在故事當中的真實生活經驗。
布朗英語的系列圖書均采取繪本印刷,不僅增加了小朋友對學習的濃厚興趣,更在啟迪幼兒智力開發方面,有明顯的效果。孩子的喜歡,也奠定了學好英語的牢固基礎。
下一篇:布奇樂樂園加盟的背景怎么樣?
托瑪仕兒童英語加盟需要多少錢?費用設置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