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家庭教育的外部環境與內在品質確有很大改善。今年暑期走紅的幾部影視劇,可以作為觀察家長責任主體自覺水平的一個窗口。電影《銀河補習班》透露出社會對于父親角色缺失的醒悟,強化了父親在兒子成長中的重要性,但劇中父親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充當代理教師、幫兒子提高學習成績,并未涉及父親缺位對孩子情感和意志的影響這一深層問題。電視劇《小歡喜》圍繞高考這個“硬需求”展開全部主線,未觸及家庭關系的深層走向。兩部影視作品相當程度上呼應了觀眾的普遍認知:知識、升學、名校、學歷、職業、事業、金錢是硬性的,是剛需,而情感智慧、心理成長、愛的能力、家庭關系是軟性的,必要時甚至可以讓道。
市場經濟時代對人才學歷的倚重,信息時代對知識爆炸式增長的渴求,不斷放大著學校教育的重要性。各種學科補習班年復一年地大行其道,說明老百姓看重知識教育的趨勢有增無減。在公眾眼中,學校教育是王道,家庭教育算錦上添花,社會教育儼然傳說中的浮云。即使這一代年輕家長很重視家庭教育,卻常在時間、精力上深受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心理煎熬,難窺家庭教育的妙道,鮮嘗美好家庭的甘美。
當下,公眾對家庭教育規律和家庭獨特功能的認知,亟待在深度和廣度上實現突破。
深度上,要強化對家庭教育和家庭建設不可或缺性的認識。
心理學研究和眾多深度心理個案表明,人的情感發育、人格形成和意志力的培育,都需要在長期穩定的人際關系環境中進行,在榜樣引導下開展,在他人的關懷中生成,這種環境的最佳選擇就是健康的家庭。
生活中常見一些智商很高的人,在工作、事業和家庭關系中屢屢受挫,可見僅有理性與知識卻沒有情感的成長與成熟,人難以在社會關系、家庭關系、自我關系中作出明智的選擇。
家庭作為人類社會組織最小、最穩定、最溫馨的單元,不論在傳統社會的過去,還是在市場經濟的今天,家庭關系的相對穩定性、利他性與互助性,都沒有發生本質性變化,家庭仍舊是培育親密關系的不二選擇。
廣度上,要強化對家庭教育長久效益性的認識。
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長大后最讓人省心的孩子,不是功課特別好、學歷特別高的,而是情感健康、情商較高、人格完善的孩子。不管家庭結構完整還是破碎,親密關系都是父母與孩子的必修課。意識到這一點,家長就會少給孩子報幾個補習班,多花時間和孩子親密相處、持續互動、深度溝通,讓孩子產生更多的學習動力,有更多克服困難的心理能量。
從更廣闊的視野來看,家長持續經營家庭教育,或可成為健康中國行動中費省效宏的生力軍。今年7月份公布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出15項重大行動,其中心理健康促進行動和中小學健康促進行動,就可以直接或間接借力家庭教育。
近年來,我國心理障礙人數呈上升趨勢,抑郁癥患病率為2.1%,焦慮障礙患病率達4.98%,其中不少與幼年家庭環境問題和親子關系挫折有直接關系。如果每個未成年人都有良好的家庭氛圍,有溫馨的父母陪伴,受到父母優秀品格的影響,很多心理疾患顯然會被消除在萌芽狀態。
認知更新后,實現家庭教育質量的普遍突破有三條路徑。
一是舍得花時間,投入精力。古有孟母三遷,為下一代選擇合乎成長目標的環境。當今社會,文化環境更加復雜多樣,塑造孩子良好的品格與意志,更需費時費力。堪稱“史上最忙”的年輕父母,必須平衡好經營親密關系與追求事業成功的矛盾,在家庭中營造良好情感氛圍,以牽著蝸牛去散步的耐心陪伴孩子走過成長每一天。
二是直面難題,投入勇氣。眾多案例表明,即使是鄰居、同學和老師眼中的陽光男孩和幸福女孩,也會有成長困惑、自我價值缺失,甚至有自殘自殺的念頭。家長必須有直面人生真相與問題的勇氣和一定的教育技能,有持續的耐心,才能應對性教育、校園欺凌等世界性家庭教育難題,找出自己的解決方案。
三是保持信念,投入學習。《拯救家庭》《勇于管教》等經典家庭教育作品提醒我們,家庭教育既漫長又一時看不到顯性成績,其專業性一點兒不比學校教育簡單。家長必須堅信家庭教育的巨大價值與使命,堅持家庭塑造人格的獨特優勢。除了個人與家庭學習,還要借助學校家校合作平臺、實體社區和網絡社區上的互助式學習,提高效率,拓展深度,延伸長度,耐心耕耘,收獲效力長久的教育碩果。
下一篇:如何陪孩子玩中學
因爾美早教中心加盟條件有哪些?高品質教育服務要求不算高